(955—1008)宋洛阳人,字望之。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。授大理评事,通判饶州。历知忠、泰、泉、扬、潭、广、岳、洪诸州。真宗景德中,归朝,判吏部铨,加工部侍郎。复出知青州。以狡诈托荐事,坐责授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。大中祥符初,令赦,起知郢州,病疽卒。生平不学无操行,贪赂鄙屑,畜姬侈豪,倾狡图位,终以致败。 ...
董俨。 (955—1008)宋洛阳人,字望之。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。授大理评事,通判饶州。历知忠、泰、泉、扬、潭、广、岳、洪诸州。真宗景德中,归朝,判吏部铨,加工部侍郎。复出知青州。以狡诈托荐事,坐责授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。大中祥符初,令赦,起知郢州,病疽卒。生平不学无操行,贪赂鄙屑,畜姬侈豪,倾狡图位,终以致败。
登姑苏台。宋代。释行海。 姑苏台上鹿麇来,流水千年去不回。野草青青都是恨,春风不放百花开。
清平乐。元代。郯韶。 湘云微度。六曲朱阑暮。帘外香飘梅子树。知有王孙索句。谁将琼琯吹霞。柳花飞过东家。说与门前去马,断肠休为琵琶。
自遣。明代。许继。 卧疴人事违,流景自如昔。年年溪南村,霜叶千树赤。既为升平民,所好胡不得。耕凿给妻孥,相看至头白。
古诗十四首 其二。元代。张昱。 汉诗十九首,不复辨名氏。苏李及枚乘,伯仲之间耳。当时尚词赋,六义谁作意?虽非大雅言,颇有风人致。篇章何在多,自足传于世。所嗟黄初后,作者莫与企。
庐山道中。宋代。董嗣杲。 叠叠苍峦别是天,往来即是地行仙。拨云峰底落红雨,冷翠谷中浮紫烟。树色净依山色古,樵声清共瀑声传。远公不作渊明醉,结社徒然怀白莲。